English

你理解孩子吗?

1999-08-03 来源:光明日报 王曦影 我有话说

7月24日,一场题为“理解孩子的理解”的讲座激发起众多幼儿教师、家长的兴趣,揭示了理解孩子的崭新视角。那天的气温高达41摄氏度,而会场的气氛之热烈堪与高温比美。讲座主办单位是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讲人是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研究的哈佛大学博士薛烨。

薛烨在美国进行调查时,偶然发现孩子喜欢的电视形象往往正是老师和家长所不喜欢的,这促发了他的思考:今天的大人是过去的孩子,但为什么大人与孩子的想法之间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如果大人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那么大人就有可能拍出儿童喜欢而又有益的电视节目。一个小小的想法促成他回国做电视节目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影响的研究。他设计了问卷,对北京地区38位老师(幼儿园和小学)、33位家长、92位儿童(4岁——11岁)进行访谈,调查家长、老师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与他们认为孩子们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分别是什么,又调查了儿童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结果发现,家长和老师自己喜欢的与他们认为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答案非常类似,冠、亚军只不过是《狮子王》和《猫和老鼠》颠了个个儿而已,这表明了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孩子的回答则那么的出人意表,《还珠格格》位居第一,《宠物小精灵》紧随其后,这两个节目都排在家长和老师答案的十名之外。《还珠格格》受到孩子的宠爱不能不使人们深思,因为首先它不是一部专门为孩子制作的,此外,它本身并不是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这表明孩子处于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

无独有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中心去年在五个城市发放了几千份的调查问卷,对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少儿读物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与薛烨的结论如出一辙:最受到儿童文学编辑和专家广泛好评的《草房子》一书,很多孩子们竟然没有听说过。这一结果不禁让那些自以为了解孩子的家长和老师跌破眼镜!

在回国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薛烨感慨颇深,他在一家幼儿园里与老师开展座谈:第一天的话题是“你们认为幼教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气氛非常热烈;当第二天的话题转到“你们怎么看孩子、孩子是怎样一个人”时,老师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何是好。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一个人群,在谈论一个本该有许多话要说的话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竟然是冷场,不能不让人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更多的考虑是教师应该去做什么,而不是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

美国有个电视节目叫做芝麻街,风行30多年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它与普通的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不同,不单纯依靠艺术家的灵感,而以深厚的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有许多心理学家在幕后做大量的工作,他们与孩子谈话,做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做样片让孩子评论,用各种各样的仪器来观察孩子,什么时候注意力集中、什么时候走神,为拍摄出孩子最喜欢的节目作成功的铺垫。

薛烨博士认为,对孩子的了解,西方从这个世纪初就开始了,而我们则是从近十年刚刚起步,国内儿童心理学研究与儿童教育、儿童艺术创作之间严重脱节。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与西方长达一个世纪的差距,这注定我们要走迢迢长路:因为对家长、老师以及从事儿童创作的人们而言,抛弃旧有的思维模式,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需要很长的过程。研究显示,一个四岁的孩子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思考能力,他们能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来处理周围事物的关系。但中国人更加习惯于把孩子作为一个爱护的对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着平等权利的人。正是大人这份过于深重的爱,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性、创造性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只有我们能够在重视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引导,儿童书籍、儿童电视节目才能得到孩子们的倾心喜爱。或许那时侯,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孩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更多的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多的孩子的生活充满芬芳和幻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